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 侯永洋
2018年5月24日
《梁家河》一书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1969年到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经历。书中有“三最”令我印象深刻,即习近平总书记当知情时“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待在农村时间最长”。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毅然决然的放弃在北京的生活,到陕西梁家河去当知青。到最苦难的地方磨练了自己。同时也是到最贴近老百姓的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习近平还是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字打拼的好后生”,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农村梁家河的面貌“”习近平这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志存高远。但是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为老百姓办实事”正是在梁家河的七年艰苦岁月中,七年的宝贵实践经历中,让习近平知道了中国人民的需求是什么,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以至于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能够以从容不迫的气度与非凡智慧,解决了很多过去想办却没有办的事,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读完这本书,视野,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仰与足够的担当,能够将国之重任抗在肩上,而不是一安逸苟且作为个人之所求。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践中去探索真理。检验真理。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加觉得本书对我们学业工作有巨大的指导价值。首先,青年人要广泛读书,涉猎知识。书中曾经提过,在习近平前往延安时,只带了两件行李箱,而箱子里并不是从北京带来的好吃的,好用的,而全是书。并且习近平每次在干活时,睡觉前都不忘看书。而且一看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即使在如此境况下也保持强大的求知欲。通过深入的思考研究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中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打坝修田,一直为群众考虑,一直在与群众交流。读书与思考,培养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进而是在工作上肯吃苦,肯奉献。“他劳动非常下力气,和我们农村的壮劳动力一样的活,习近平在劳动的时候,干的比我们社员还要多。这样的人当干部,能让大家信服”。这是社员群众对总书记的评价,真挚朴实。“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大环境讲,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在应当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都不能在应奋斗的时候选择逃避,而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好吃苦耐劳的精神。
最后,我想同大家分享一句话,“年青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吾辈当自强,愿所有当代老员工都能将国之兴衰同个人命运精密相连,为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而艰苦奋斗。
(撰稿/侯永洋 指导教师/李春平 发布/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