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郎在对门唱山歌》荣获金爵奖三项大奖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20日 阅读次数: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选于2011年6月19日晚揭晓,由著名作家、太阳成集团中文系教师李春平中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挺立潮头,独执牛耳。在四部获奖电影中独揽9项金爵奖中“ 最佳编剧” 、“最佳女演员”、 “最佳音乐奖”三项大奖。

一部作品荣获三大奖项,这在上海电影节史上只有三次。

上海国际电影节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是中国唯一的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A类指电影节类型为非专门类竞赛型,而不是电影节等级划分),最高奖为“金爵奖”,一般下设8个大奖:最佳影片奖、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该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电影盛会。作为电影节核心单元的“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旨在体现电影节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评委会由至少7位国际知名专业人士组成。有导演、制片人、演员和影评人等。其参与的广泛度和评选的权威性,一直为全球瞩目。

《郎在对面唱山歌》的获奖,应是为当代世界电影注入了新的元素。作为国内首部以地名实名制形式反映特定区域的世风民情生活的艺术类电影,其淳朴别致、自然的生活样态无疑给电影界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影片改编忠实于原小说,以紫阳县城为人物活动区间背景,以主情重生的文化格调为艺术基调,以余音不绝的紫阳民歌为背景音乐,将绮丽的山光水色、旋旎的风物世情、简疏的山地民俗、依山顺势的山城风貌、仄斜蜿蜒的石板街道、高下起伏的石板屋顶、侧身挺立的吊脚楼、春光无限的茶山、得天独厚的富硒食品、水色潋滟的瀛湖,哀艳宛转、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激越婉转、嬉笑怒骂的平民生活格调等等诸多地方文化元素,共置于围绕生存、权力、情爱三大基本主题而展开的生命境遇中,以情爱为主线结构画面,使一部以少女成长为主题的小说故事,在紫阳这一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生态中展开,从而把紫阳、安康、陕南以现代传媒方式推到了中国文化的前沿,也推到了世界的面前,给当代中国文化及世界电影注入了陕南民间文化的标识,这不仅是陕南人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郎在对门唱山歌》的获奖,对安康、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陕西自古就是文化重镇,但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却显得滞后,这和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社会角色不相协调。《郎在对门唱山歌》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对于以关中文化为根基的陕西文化的重塑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对于陕西文化产业打出自己的品牌也具有昭示意义。关中文化的根在历史,围绕权力和财富而展开,陕北文化的根在黄土,围绕生存而展开,而陕南文化的根在自然山水,围绕生命与性情而展开,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陕西文化的多种样态。陕西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植根于这种多样态的文化格局中,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占据现代传媒的窗口。

影片中包含的陕南民间文化的基本元素,民歌、风情、石板街道、富硒茶、自然山水,无疑打出了陕南文化的名片,这对打造陕南、安康、紫阳文化名片,提炼文化符号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对陕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资源和路径。同时,《郎在对面唱山歌》的公映与广泛传播,本身就丰富了陕南文化的基本内涵,也为传播安康,提升安康文化品位,树立安康城市文化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郎在对门唱山歌》小说文本创作于太阳成集团引进李春平入校的第二年----2006年,作为紫阳籍的作家始终满怀报效乡梓的热忱,对生育自己的这方山水怀有深沉的眷恋与热诚。在小说创作中将紫阳、安康特有的多种文化符号汇集于文本中,这在本土作家中,确是首次,这对于宣传安康、传布陕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太阳成集团的教师,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李春平老师以自己的特有方式,为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太阳成集团社会形象的树立,竖起了碑石。当然他也无疑,必然成为安康、紫阳、太阳成集团的一个基本标识。

(雷升录 供稿)